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391章 南北作家群英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好名字。”
    李尧堂在嘴里喃喃了几遍,目光始终投向方言手上的一页页手稿。
    方言翻一页,李尧堂便看一页,看过的稿纸接着会传给李小琳翻阅,父女二人沉浸其中。
    特别是李尧堂,身患帕金森综合征的他哪怕是在放松状态,手也会不自觉地震颤,但是仿佛当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丝毫没有察觉,两眼如炬地盯着《霸王别姬》看。
    “岩子,你写的这是寻根文学吧?”
    李小琳抬眼望去,语气里透着几分震惊。
    方言笑着点了点头,说是从自己提出“文学的根”以来,一直就想写一部寻根文学的代表之作。
    “你这的的确确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京剧文化、戏曲艺术,还有整整60多年的时间跨度……”
    李小琳忍不住地发出了声感慨。
    “不只,这里面还包括了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
    李尧堂手上微微颤抖,“这程蝶衣就是石榴木,段小楼的小名叫‘小石头’,属土,土生木,所以段小楼成就了程蝶衣,可偏偏金克木,他的结局注定是要死在霸王的那一把剑下。”
    方言道:“您老高见!”
    李尧堂称赞道:“这可真的是篇妙手的绝好文章啊,小方,你在长篇小说上的造诣又长进了。”
    “这也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多亏了我跟您提过的那位合写的作家,李碧桦。”
    方言道:“香江那边笃信风水之术,所以里头会搀杂着阴阳五行。”
    李尧堂露出欣慰的笑容,嘴上念叨着几遍“寻根文学”,突然转头看向女儿:
    “《收获》这段时间有没有发表过寻根文学的作品?”
    “有,而且还不少呢!”
    李小琳说,何止是《收获》一家,包括《沪市文学》在内的沪市文坛,乃至整个华东文坛,都冒出了一堆完全不亚于贾平洼的“商州系列”、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的寻根小说。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刊登在《西湖》上的“葛川江系列”。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方言所提出的“寻根文学”虽然在全国搞得有声有色,思潮汹涌,佳作频出,但就是缺少像《霸王别姬》这种扛鼎之作,哪怕是《棋王》,也扛不起这个份量。
    “这么看来,你算是自己给自己补上了最重要的一环。”
    李尧堂问道:“有没有想好这篇《霸王别姬》发表在哪家出版社?”
    “我暂时还没有想好。”
    方言解释说,眼下当务之急,是筹备一个全国性的文学研讨会,讨论的主题就是“寻根文学”。
    到时候,希望能把截至目前脱颖而出的寻根作家,以及对寻根文学感兴趣的编辑、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等,聚集一处,共同探讨,把“寻根文学”系统化,确定出大致的理论框架。
    就像魔幻现实主义一样,如此,“寻根文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
    “没想到你会想到这么远……”
    李尧堂露出比看过《霸王别姬》还要吃惊的神情。
    李小琳同样震惊不已,但转念一想,竟觉得很有道理:
    “爸爸,我觉得岩子刚才提到让寻根文学形成文学流派的想法,挺不错的。”
    “你说说看。”
    李尧堂投去问询的目光。
    李小琳分析起了当今文坛的文学动向和路线,越来越多的作家选择了西方文学流派,甚至诞生出了一批自称“先锋文学”的作家,但是国内的当代文学却没有一个能与之抗衡的本土流派。
    李尧堂颔首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当代文学的创作起点大都是学习西方,但要论起我们自己的文学流派,不管是‘山药蛋派’,还是‘荷淀派’,都是扎根在华夏这片土地上。”
    方言笑而不语,喝了口茶。
    李小琳问:“这个研讨会,是由《人民文学》来办吗”
    “本来我是这么打算的。”
    方言话锋一转,邀请《收获》和《人民文学》联手举办这个寻根文学的全国性研讨会。????“邀请我们?”李尧堂和李小琳互看一眼。
    “是啊,既然是全国性的研讨会,当然要面向全国。”
    方言说《人民文学》和《收获》都是华夏文学期刊的殿堂,一北一南,交相辉映。
    如果共同出面召开一次南北青年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的“群英会”,岂不美哉?
    “这倒不是为一个好主意。”
    李尧堂眼前一亮,“小琳,你是《收获》的编辑,你觉得怎么样?”
    “爸爸,我只是编辑,不是主编,我哪里能做得了主啊。”
    李小琳抿了抿嘴,“成还是不成,得您跟萧伯伯来拿主意。”
    李尧堂沉吟半晌:“我看可以搞,搞好了,不失为文坛上的一桩美事。”
    方言更进一步,提议把这个研讨会安排在文代会之前,就当做是文代会召开前的开胃甜点。
    “你啊你,总是能想出一些新样。”
    李尧堂道:“这样吧,这件事就由我出面,和《收获》、《人民文学》好好谈谈。”
    “那可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方言又惊又喜,有德高望重的巴老坐镇,研讨会尽管未办,却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现在虽然写不了东西,但还是希望能给文坛多做一些事。”
    李尧堂抬起哆嗦的手,轻拍了下他的肩膀,“不过华夏文学的将来,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
    ………………
    不知不觉地聊了半个小时,即便谈兴正浓,也不得不终止话题。
    李尧堂身体孱弱,不宜长时间聊天,被方言和李小琳搀扶着,躺在床上,休息静养。
    “小琳,你代我送一送。”
    “诶。”
    李小琳按照吩咐,一路把方言和龚樰送到了门口。
    “小琳姐,就送到这儿吧。”龚樰面带微笑。
    “对对对,您留步。”
    方言挥手告别,带着龚樰,又一次地走在了武康路的梧桐树下。
    从小路一直走到了宽敞的大马路上,路边两旁矗立着一根根电线杆子。
    映入眼帘的只有几辆公交车和一辆吉普,不远处矗立着一家老电影院。
    广场两侧和门楣的上方挂着广告牌,《黄土地》的海报宣传画,色彩艳丽,最为显眼。
    售票点,汇聚了许多前去观看的群众。
    除了已经买到预售票的,也有买票、换票、退票的,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人群当中,票贩子混迹其中,不停地大喊大叫:“要票子吗!《午夜凶铃》的票子!”
    方言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几个电影院的美工搭着梯子,正在给广告牌上换上全新的手绘海报。
    龚樰看着阴森诡异的宣传画,最下方有一行字,写的是《午夜凶铃》于9月22日正式上映。
    “我们要不要那天去看看?把爸妈,还有小静、小瑜她们都叫上?”
    “可以啊。”
    方言扬起一抹笑意,“把徐客和施南笙也请过来如何?”(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