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凶猛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监察制度
一语激起千层浪,土地竟然归朝廷,个人不能多买?
官员炸窝了!
那谁还去瀛洲道了,不让多买土地,那和不让资本家割韭菜有什么区别,还有王法了吗,有天理了吗,大家还能愉快的做家人了吗?
秦游看向蒋旭阳,冷声说道:“你有意见?”
站在班中的蒋旭阳傻眼了。
我是有意见啊,谁没意见,问题是,我也没吱声啊。
秦游大喝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瀛洲道是郭城水师带着东海三道的百姓打下来的,你出钱了,出力了,还是出谋划策了?”
蒋旭阳持续傻眼中。
我是啥也没出啊,可我也啥也没说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被针对了?
“怎么的,你还想与民争利,是不是仗着你家有钱,准备过去圈地,再来个资本操作,坐等升值,雇佣佃户,剥削百姓!”
“殿下。”蒋旭阳脱口大叫:“本官何时说自己有意见了。”
“那你就是赞成。”
“本官也没说赞成啊。”
“那你就是有意见。”
“我没…”
“那你就是赞成了。”秦游笑呵呵的说道:“本世子一看你这个德高望重的嘴脸就知道,你肯定是爱民如子的,怎么会与民争利呢,好,既然赞成,那诸位大人应该都赞成吧。”
没人吭声,忽视了秦游的胡搅蛮缠。
“利国利民之举。”龚文华出班:“老臣赞成。”
武将们上了品级的人也都站了出来,齐齐附议。
甭管是龚文华还是武将们,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利国利民,他们就知道不让文臣们占便宜就行。
南宫家和艾家,一个在涠江那边,一个在柳州,被秦游彻底拿下后,闲置了大量的土地,让其他世家门阀和官员们都红了眼。
要问这群人天天山珍海味鸡妾成群的达官贵人搞那么多钱还能做什么,答案是买地!
在所有人眼中,土地就是资产,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
关于瀛洲道的规划,大家也都在私下打听,衡量那边究竟是一块多大的蛋。
因为有矿脉,肯定是蛋糕,可这蛋糕什么味的,是植物奶油的,还是韭菜鸡蛋味的,蛋糕又有多大,没人知道,只知道很大一部分因素都取决于百姓。
如果没有大量百姓迁徙过去的话,别说有银矿,哪怕是处处都是铀矿也没用,总不能背着马袋过去捡吧。
这和后世几乎是一样的,地皮值不值钱,取决于人口多不多,人口多了,配套设施就多,商户就多,投资就多,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情况。
而且后世也经常出现很逗逼的情况,就好比哪个开发商弄个楼盘,雇了一群托,炒房客就蜂拥而至了,二十四小时,几千户,卖没了,结果等交房的时候,连个鬼多没有,全是炒房客买的。
如果世家门阀迁族过去了,搞了大片土地,结果呢,百姓没去,他们雇谁干活,总不能相互雇佣吧,吏部侍郎雇刑部尚书他二舅,户部主事雇佣兵部侍郎他三姨夫?
不准确的来说,瀛洲道现在就是个“开发区”,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地皮按理来说是最好搞的时候,甚至只要迁族,正常来讲都应该直接过去圈地才对。
可事实上,秦游一个左勾拳将他们的美梦击碎,百姓可以去,但是去了之后,会发土地。
秦游又一个又勾拳,将他们击倒在地,不止给百姓分发土地,个人还无法大量购买土地。
代表着各个家族的官员们,自然是不愿意的,一百个不愿意,可秦游话都说出来了,谁反对这件事,谁就是与民争利。
换了以前,大家绝对抱成团,各种祖宗之法,各种典故,各种之乎者也,各种哎呀我去,一定会将秦游喷个体无完肤。
可现在,因为有了报纸,大家必须收敛。
可以这么说,因为报纸的缘故,上午他们在议政殿中放了个屁,下午全首都人民都知道了。
这要是不让百姓低价买地或者用劳动力换地,报纸一旦刊登出来,他们的官声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得不说,报纸这东西的确是个大杀器。
以前朝堂上的官员们,天天说他们是为百姓考虑,完全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如何如何的。
后来谁再这么一说,报纸直接刊登,并且第二天还会反馈百姓的态度。
也就是有了报纸之后,百姓们才明白,原来自己天天被代表,官员们,就喜欢代表他们。
官员代表百姓,压榨百姓。
官员代表百姓,娶了十四房小妾。
官员代表百姓,低价收购了多少土地。
之后百姓们就急眼了,自己一天被代表八百来遍,谁受得了。
然后关于百姓被代表这事,就单独出了一个板块,天天刊登百姓对自己被代表的看法。
最早的时候,百姓哪敢骂官员啊,连话都不敢说,被代表就被代表了吧,可秦游一通胡说八道,北市老刘头,说他不想被代表了,哪个官员在代表自己,他就日谁家八代祖宗,西市孙大娘说了,她也不想被代表了,哪位大人前两天刚代表了她孙大娘不给她家闺女开工钱,安平坊的谁谁谁,也不愿意被代表了。
到了后期,百姓们一看“言论这么自由”,那妥了,说呗,大家都说,那些官员总不能所有人一起收拾吧。
报纸也无形之中给官员们套上了一道枷锁,不知不觉中,朝堂的风气也有所改变了,文臣们再开口,三思再三思,深怕被报馆刊登出来再胡说八道一通,谁也不敢轻易代表百姓了。
“老臣也附议。”
又是卢通,户部尚书卢通站了出来,满面笑容的说道:“世子殿下心怀天下,此举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利国利民,一旦此政颁布,必然会有大量百姓迁徙瀛洲道,可谓善政。”
秦游侧目。
这老家伙怎么了,是不是要捧杀我?
秦老大没开口。
他对瀛洲道的了解,都是出自秦游等人之口,要么就是在舆图上看见,根本没有太直观的了解。
思考了良久,秦老大看向了上官鄂,明显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他太了解秦游了。
政令这种事,哪有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如果真的通过并且实施的话,那其他道其他州呢,秦老大已经开始怀疑了,秦游应该是想将这种政策变成常态。
可一旦变成常态的话,土地慢慢全部成了“国有”,后果难以预料。
秦老大何尝不知这样对皇权统治有着很大的好处,可面临的风险同样巨大。
“老臣以为,此事应从长计议。”
上官鄂还是老成持重的,这事,他得和秦游私下谈谈,大致意思听明白了,但是这“风险评估”还,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好,不急。”秦游朗声开口:“陛下,臣要奏的第三件事,就是官员监察制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