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凶猛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老年人的记忆
涠江,甘县折冲府。
连绵三里的大营中,传来阵阵操练喊杀之声。
此时已是四月,甘县靠南,多山多林,湿热难忍。
大营外面,值守府兵营卒足有十二名,刀剑出鞘,严阵以待。
秦烈和九州二人骑在马上,一左一右。
马是高头大马,明显是军中好马,秦烈穿的倒是平常,腰间佩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长剑装文化人,可九州就完全算的上是武装到了牙齿。
腰挂长刀,肩挎强弓,身背箭囊,马腹还挂着兽皮鞘。
营门口的小旗也是吓坏了,换了普通人,绝对就是上去一个大飞脚驱赶开,可这俩人,一看就不是寻常百姓,应该是军伍中人,不过要说是上官吧,又不像,上官哪有出行就俩人的。
秦烈摸着下巴如同钢针一般的胡子茬,理都没理一群府兵,而是目光扫过大营,略显不满。
他觉得这大营建的地方不太妥,虽然是靠山,可一旦被袭营的话就能后撤。
秦烈不喜欢后撤,他喜欢背水一战,喜欢破釜沉舟,喜欢除了拼命毫无退路,他觉得不留退路的军卒才是合格的军卒。
不过这种事情见仁见智,秦烈只打能胜的仗,而大部分将领则不具备这个能力。
九州见到秦烈不吭声,朗声道:“叫你们都尉出来。”
小旗也不敢上前,吞咽着口水,望着九州腰间明显不是兵部制式武器的长刀叫道:“你们究竟是何人,报上名来,若是上官,可有文书。”
九州倒是有些新奇,换了其他营的兵卒,要是怀疑自己是上官,哪敢抽出刀剑。
“婆婆妈妈的。”秦烈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圆形的东西,满脸不耐烦的问道:“这物件,点燃了就好,是这么使唤的吧?”
九州面色一变:“王爷…”
“少废话,是还是不是。”
“是。”
秦烈二话不说,拿出火折子,点燃了婴儿拳头大小的震天雷后,直接扔进了营里。
正当一群军卒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轰隆”一声巨响,炸营了,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炸营了。
震天的响声和剧烈的冲击波,登时给营门口的军卒吓瘫了。
秦烈仰天狂笑。
他就想听个响。
果不其然,营地里冲出来了一群人,足有五六十人,领头的正是本地折冲都尉卫长鹰。
作为涠江最先线的折冲府一把手折冲都尉,卫长鹰自然不是酒囊饭袋,还没跑到营门口就先夺过了亲随的强弓,待跑到营门口时,已经将长箭搭在了强弓之上。
卫长鹰很年轻,即便是在文官中这个岁数混到从五品也是很少的了,身穿玄色常服,剑眉星目身姿挺拔。
卫长鹰极为潇洒,挽弓拉弦,动作一气呵成,跑到营地外,然后…直接给弓箭全扔了,紧接着跪在了地上,借着动力惯性,竟然跪着滑出去少说也有一米多,最后以着铿锵有力的男高音还带着哭腔的声音喊了出来。
“大帅!!!”
六七十名军卒都懵了,紧接着,齐齐变色。
因为整个国朝能被卫长鹰叫做大帅的人,只有一人!
有一个算一个,全跪了。
营地里跑出越来越多的军卒,一看其他人也跪了,虽然不明白什么情况,总之…跟着跪就好。
卫长鹰,前朝皇宫禁卫,连品级都没有。
一次宫中禁卫演武时,走后门加入禁卫并且还未成年的卫长鹰大放异彩,太子想要招揽武艺高强的卫长鹰加入东宫卫,后者却说出只忠皇帝,不忠于皇子。
前朝太子当时非但不恼怒,还说将来一定做明君,让卫长鹰效忠于他。
这事当年还被传为一段佳话,人们称赞卫长鹰忠义,也夸奖太子大度。
过了几年,太子要卫长鹰率半营禁卫秘密捉拿当时的宗正寺寺卿梁王昌贞羽。
卫长鹰带着人进入梁王府后才知道,昌贞羽叛乱一事完全就是子虚乌有,太子因忌惮有着贤王之称的昌贞羽和他争权夺利,这才构陷了罪名。
卫长鹰为人正直,本不想动刀兵,可随行的禁卫大开杀戒,将梁王满门都杀害了,卫长鹰想要阻止,却被同袍视为敌寇。
最终卫长鹰凭借一己之力杀出了一条血路,逃离京城下落不明,直到中州大乱时,秦老大来涠江拉赞助,已经隐姓埋名的卫长鹰带着一群青壮要投靠秦老大。
秦老大也不知道卫长鹰的身份,寻思多忽悠一个算一个,最终就带着卫长鹰等人回大营了。
之后秦烈认出了卫长鹰,就将其带在身边,成了亲随,一直征战四方。
天下平定后,秦烈不忍跟着自己吃了这么多年苦的亲随们再去边关吃沙子,所以文武双全的,都弄到了兵部当将领,就比如卫长鹰这样的,而除了砍人外啥也不会的,弄到了各个折冲府当个校尉什么的,至于除了砍人啥也不会而且情商低特别低一说话就容易挨揍的,全弄到越王府里当护卫了。
卫长鹰在兵部被龚文华赏识,加上忠勇不二,最后就弄涠江这边来了,干了这么多年,升到了折冲都尉。
秦烈看向哭的稀里哗啦的卫长鹰,微微颔首,脸上玩世不恭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几分凝重之色,对九州微微点了点头。
九州翻身下马,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名册,上面满是人名。
摊开名册,九州来到卫长鹰面前,面无表情的说道:“卫将军,此地折冲府兵共计八百二十六人,登记造册,八百二十六人,每季兵部下发粮饷,八百二十六人,此名册,八百二十六人,兄弟我一会要一一唱名,少一人,一鞭子,多一人领饷,一鞭子,越王他老人家,亲自抽。”
卫长鹰面色微变,紧接着笑了,和个孩子似的猛点着头;“好,快,快做就是了,唱了名,卑下还要为大帅接风。”
九州也笑了,用力的拍在了卫长鹰的肩膀上:“就知道卫兄不会让兄弟难堪。”
说完后,九州冲着营内大喊道:“越王驾至,甘县折冲府府兵,半炷香内聚于营内,不得有误,延误者,军法处置!”
卫长鹰大喊一声“唯”,不等众多震惊万分的军卒反应过来,掏出马鞭,大喊一声:“列!”
秦烈至始至终都坐在马上,见到卫长鹰只有兴奋没有慌乱,内心微微松了口气,也流露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秦烈的亲随与亲卫,永远都是值得信赖的,卫长鹰年纪轻轻执掌边关折冲府,治军极严,没有任何狗屁倒灶的事。
全营八百二十六人,一个折冲上府,一人不多,一人不少。
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上官不多领军饷,军卒不少领,卫长鹰带领的甘县折冲府府兵,绝对算是夏朝精锐了,军纪严明。
甘县距离涠江不足半日路程,几处府兵营属于是最前线的部队,说的再通俗点,一旦和斐国打起来,他们就是第一梯队,随时准备杀敌。
秦烈在大营中巡视一圈后,没说坏,但是也没说好。
从秦烈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对这群军卒,没什么满意不满意的。
要说夏朝最能打的军卒,肯定是边军,而秦烈率领的就是边军。
同样是前线部队,涠江这边几乎没什么战事,就是打,也是打一些朝三暮四的番蛮部落。
可边军不同,枕戈待旦,年年打,有大打,有小打,有守城战,有出关游击战,一年到头,要是见不到凉戎游骑兵过来扰袭边关,闲的蛋疼的秦烈就会主动带着几千人或者上万人上草原上扫荡去,就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所以同样是边关将士,涠江这边的军卒,公允来讲,照着边军差上不止一筹。
边关那边,都不将军卒称呼为兵卒,而是武卒,越王武卒。
进了大帐,秦烈就和进了自己家似的,不断发号着施令。
事实上整个夏朝,任何军营和大帐,基本上都和秦烈的家一样,包括兵部衙署。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不到,边关百骑营的骑兵们入营了。
百骑营并不是夏朝的编制,而是越王的护卫,无论是在边关还是在夏京,秦烈在哪,百骑营带到哪,包括这次坐镇涠江。
因为是亲随护卫,正好百人,所以边关和兵部的人都将这些骑兵称之为百骑营,大部分都是中州大乱时就跟着秦烈的人,与秦麒的双刀武卒性质差不多,都是那种身上没七八条刀疤都不敢晚上光膀子睡觉的狠角色。
从秦烈进入大帐,到让九州安顿百骑营骑兵,卫长鹰和几个属官一直单膝跪在账外。
直到秦烈看完了舆图和名册以及日常训练安排后,这才让九州将卫长鹰叫进了大帐。
这次没等卫长鹰单膝跪下,秦烈哈哈大笑几声:“都是自家人,莫要多礼。”
已经多礼跪了快俩小时的卫长鹰连忙称是,见到秦烈不准备谈军务了,赶紧忙前忙后又是端茶又是递水的,大呼小叫让外面的人准备吃食,殷勤的不得了。
秦烈大马金刀的坐在木凳上,看着卫长鹰忙活了半天后,这才笑着问道:“这涠江边镇,一待就是七年之久,可还习惯。”
卫长鹰从箱子里抽出个兽皮软垫,放在了秦烈背后,这才道了一声习惯。
九州揶揄道:“其他人都被大帅安排在了夏京之中,只有你被打发到了涠江,怕是满心怨言吧。”
一听这话,卫长鹰顿时急了:“莫要在大帅面前胡说八道,大帅知遇之恩,我卫长鹰永世难报,岂会有怨言。”
九州哈哈一笑:“瞧把你急的,玩笑话罢了。”
卫长鹰懒得搭理九州,只是冲着秦烈傻乐着。
事实上如果换了别人,说不定真可能有怨言。
卫长鹰不是普通的武将,师出名门,六岁时拜入尉子云门下学习兵法,十二岁就出了师。
尉子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家学渊源,是先秦兵法四圣尉缭的后人,而尉缭正是鼎鼎大名鬼谷子的弟子。
中州大乱时,卫长鹰虽然是秦烈亲随,但却不是只负责护卫工作,在帐中能够出谋划策,在战阵中能冲锋杀敌,更难得的是内外兼修文武双全。
可惜,人无完人,这人性格有缺陷,用后世的来说,就是伟光正,长的伟光正,人也伟光正,所以混官场的话很容易糊成锅贴。
也正是因为如此,卫长鹰被龚文华弄到了涠江这边的折冲府,而龚文华也是被秦烈授意的。
要知道如果是别人,有卫长鹰这般本事的人,在边关待着,而且还是没什么战事的南边关,肯定是满腹怨言,要么在京中熬资历,要么在北边关杀敌累积军功,总有个出头的日子,唯独这南边关,打不了仗,也混不上功劳,难展胸中大志。
可卫长鹰心里清楚,秦烈用心良苦。
在京中就不用说了,他混不出名堂,可要是在北边关,他一辈子都得笼罩在越王的光芒之下,还是出不了头。
唯独南侧,看似没有战事,可早晚要打,一旦打了,卫长鹰绝对会一鸣惊人。
秦烈给了卫长鹰一个机会,而卫长鹰,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机会,从来没有懈怠过。
此时,卫长鹰就觉得这个机会到了。
抬头小心翼翼的看了眼秦烈,卫长鹰激动的和什么似的,紧张的问道:“王爷,您亲自来此,朝廷…朝廷可是要攻斐了?!”
“朝廷不打。”秦烈呷了口茶,风轻云淡的说道:“本王要打。”
卫长鹰懵了,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下意识看向了苦笑连连的九州。
九州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气哼哼的说道:“咱家殿下受了屈,王爷想出出气,给咱家殿下出气,这信,是斐国的使者送去京中的,被王爷给拦了下来。”
“出气?”卫长鹰一头雾水,满脑门子问号:“斐国的信?”
秦烈放下茶杯,站起身,倒是没解释,只是淡淡的问道:“最近,可有战事。”
虽然困惑,可卫长鹰还是如实答道:“少,也算不得什么战事,去年年中时,乃木部族换了族长,那小族长不识好歹,带人抢了甘县的税银,卑下便带兵去教训了一通。”
“乃木部族?”
“是的,算是大部落了,六千余部族。”
“你带了多少兵卒入山,为何兵部没得信。”
“算不得大事。”卫长鹰憨厚的笑道:“卑下带着五百人,入了山,将他们打的服服帖帖的,夺回了官银,最近,也就去年那一次算不得大事的战事了。”
九州夸赞道:“好你个卫长鹰,五百人去袭了六千余人的部落,人家这还没叛,就被你平了,应报到兵部,为你记上一功。”
卫长鹰连连摆手:“小事,小事尔,算不得功劳。”
“莫要妄自菲薄,此事,算是平乱之功了。”几乎从来没夸过人的秦烈正色道:“长鹰果然是个将才,兵部之中,怕是鲜少有人能及你三分。”
卫长鹰脸红的和什么似的,就连九州都略微诧异,没想到秦烈的评价这么高。
“平乱,要么不动,若动,便是雷霆万钧之势,做的不错。”秦烈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听的话那是一句接这一句:“国朝之中,有勇有谋,少之又少,倘若兵部皆是长鹰这般将才,何愁中州不统。”
卫长鹰都不知所措了,夸他的人多了,但是秦烈是越王,中州最能打的人,这一番评价说出来,那可是了不得的。
“近年来国朝无甚战事,不少将军也都懈怠了…”
说了一半,秦烈顿了一下,看向九州问道:“这几年来,国朝是无什么乱象可平,是如此吧。”
九州也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突然反应了过来,要么说是“老”亲随了,一句话就提到点子上了。
“王爷您是忘了,东海之乱啊,就去年的事。”
“哦对了,险些忘了,是有这么一回事。”秦烈一副猛然想起的模样,看着卫长鹰问道:“你刚刚说,你带着多少人,平了多少人?”
卫长鹰回道:“卑下带着五百人,平了六千余人。”
“不错,当真是不错,就是照本王那不成器的幼子差了那么一点点。”秦烈又看向九州:“游儿带了多少人,平了多少人来着?”
“就带了个凤七,平了东海三道,约莫着得有十几万人吧。”
秦烈又是一副死活想不起来的模样问道:“是不是还打了什么,叫什么国家,还吞了,吞了什么国家来着?”
“东瀛,现在成了瀛洲道,晋昌也被殿下解决的差不多了。”
“哦,是如此,哎呀,都是些小事,本王都忘得差不多了,对,还有那个斐国的,什么什么公主,死活都要嫁给游儿,非游儿不假,诶呦,没脸没皮的,那公主叫什么来着?”
“飞云公主,名满天下的斐国飞云公主。”
“对,好像是叫这么个名。”秦烈又开始低头苦思冥想,想还有什么事自己“不记得”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