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22章 电报和户籍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电报和户籍制度
    “孟德,你这是啥时候回来的?昨天下午我问胜男,她还说你没回来呢。”
    中院,水池旁,汪二嫂好奇的问道。
    四合院里其他的邻居,也都朝着他这边看来。
    “汪二嫂,我昨晚上九点来钟左右才到家。”
    王孟德拿着牙刷和牙粉,在压水井接了一杯水后,往旁边挪了两步,给别人腾了点地方,然后笑着说道。
    “孟德,你这一趟时间可不短,连过年都没得空回来,整整半年时间了吧。”
    李大妈在水龙头接了半桶水,也笑着说道。
    “嗯。”一边刷着牙,王孟德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真辛苦呀,半年时间回不了家,看着都有些瘦了,还黑了一些。”另一边,汪二嫂也跟着感慨道。
    南方阳光照射的厉害,加上天天在外边跑,每个去支援的人,都被晒黑了不少。
    “辛苦?”
    这时,刘海中挺着大肚子背着双手从后院走了过来,他这是要去院外上厕所,正好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伱们平时不看报纸,不了解孟德做出来的事情有多厉害,那可是挽救南方上千万人口的生命,解除了流行几千年的瘟疫。
    他的名字,这半年来,出现在全国最大的报纸上,最少都有七八次,更别说像京城日报这类的报纸了。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据说连不少的同志都对他赞不绝口。”
    刘海中一口气说完,然后冲着王孟德讨好的说道:
    “我说的对不对呀?孟德。”
    “呵呵,一大爷,咱们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其他的我没怎么在意。”王孟德漱了漱口,然后说道。
    旁边,贾东旭本来心里嫉妒的不行,又听他在这装逼,翻了个白眼,强忍着没开口,匆忙给棒梗刷好牙洗了把脸,然后就往家里走去。
    “看看,做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还这么谦虚,这才是咱院里值得学习的榜样。”
    四处看了一眼,刘海中趁机冲着众邻居说教道。
    刷好牙洗完脸,王孟德回到家里,放下东西后,他来到了耳房门前。
    侧耳听了听,发现屋里有两个弟弟的声音,知道他们都已经起床了,便上前敲了敲门。
    等房门打开后,冉小梅看到大儿子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她上前一步,紧紧抓着王孟德的胳膊,嘴里说道:
    “孟德,你终于回来了。”
    说了这句后,她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这半年来,在其他人看来,王孟德上了这么次的报纸,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别人都是用各种羡慕嫉妒的眼神看着他们家。
    不管是院里还是院外的人,只要一提起王孟德的名字,都是各种赞扬,外人听说她是王孟德的母亲,更是各种吹捧。
    但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别人看到的都是风光,她看到的却是血吸虫病的危险性,生怕儿子不小心出了事。
    她心里想着,宁愿不要这些,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的身边。
    “妈,我昨晚上就回来了,看您睡着了,就没告诉您,我现在安全回家,您应该高兴才对。”
    王孟德笑着安慰道。
    “是,妈应该高兴。”冉小梅又哭又笑的说道。
    她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又看,最后心疼的说道:“你这黑了好多,还稍微瘦了点,是不是在那边吃不好睡不好?
    等会儿我拿着肉票,去副食品店割点肉回来,再买条鱼,中午给你做好吃的。”
    一九五八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羊肉、鸡蛋、白、红、糕点和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牛羊肉各五两,红白各四两。
    这时候还是使用的一斤十六两,所以,这些每人每个月的供应数量,每种都没有超过半斤,六两的猪肉,相当于后世不到四两的重量。
    “妈,我在南方吃的很好,过年的时候,顿顿都是鸡鸭鱼肉,很少有素菜,我都胖了不少呢,平时伙食也不错,隔三差五就有肉。
    就是主食天天吃大米饭,我想吃馒头了。”
    王孟德笑着说道。
    他还真没瘦,对于去支援的医护人员,南方各省市都尽可能的提供优质的伙食。
    等到他研究出治疗血吸虫病的药方之后,文桥乡招待所的伙食等级更是上升了一大截,不说顿顿大鱼大肉,每顿饭里都是油水很足。
    关键价格还便宜,明显是桂省给他的福利,顺便也让其他人沾了光。
    “哎,想吃馒头了是吧,早上先吃前几天剩的,我一会儿就发面,中午给你蒸一锅馒头吃。”冉小梅听说儿子想吃馒头了,连忙擦擦眼泪说道。
    这时,王援朝和王卫国也从床上爬了下来,他俩一脸兴奋的连声叫着哥哥,冲到跟前就抱着他的大腿不撒手。
    “援朝、卫国,你俩这段时间有没有乖乖的听话?”
    摸着他俩的头,王孟德笑着问道。
    “这俩淘气包,还听话呢,昨天又把棒梗给揍了。”没等俩弟弟开口,冉小梅就抢先说道。
    “咋回事儿?”
    领着他俩,四个人往厢房走去,边走他边问道。
    “哥哥,不怪我们,是棒梗该被揍。”
    王援朝拉着哥哥的手,然后小声的解释道:“昨天下午,大嫂下班回来,正在屋里和面准备蒸馒头,棒梗从院外跑过来,冲着大嫂就喊,有你家电报。”
    没等他说完,王孟德就勃然变色道:“确实该揍,下次你们要使劲揍。”
    “嗯,哥哥,你不知道,当时面盆咣当一声就摔倒了地上,大嫂愣了好久,往外走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呢。
    最后听说是假的,大嫂蹲在地上就哭出来了,我和援朝都气坏了,就把棒梗狠狠的揍了一顿。”
    王卫国也说道。
    “揍得好。”
    也不怪王孟德这么说,这时代,同城的联系方式就是上家里找去,异地的联系方式基本上就只能发信了。
    同城邮寄平信,邮资是四分钱,外埠的平信邮资是八分钱。
    如果异地有急事儿,那就是打电报了。
    一般什么是急事儿呢,当然是生老病死这类的了。
    他们家里,外地没有亲戚,只有他在南方支援,何胜男突然听说来了一封电报,难免不会往坏处想。
    所以,王孟德才赞同两个弟弟使劲揍棒梗。“嘿嘿,哥哥,昨天揍完棒梗,大嫂还给我们吃了呢。”
    “是么,等下我也有礼物给你们。”
    “是什么礼物呀,哥哥,我现在就要。”
    “别着急,等吃完早饭,就给你们拿,放心,你俩都有份,一模一样的。”
    到了厢房的客厅,何胜男已经快把饭做好了,没一会儿,王浩也从雨儿胡同过来了。
    “爸,我回来了。”王孟德上前打了一声招呼。
    看到他,王浩愣了一下,然后脸上笑容更胜的说道:“好,好,好,回来就好。”
    这个儿子,太给自己长脸了。
    饭桌上,王孟德一边吃饭,一边诉说着在桂北县的趣事。
    当听说他在夜里路过观音庙,捡到一个女婴,而且这个小女孩,最后居然帮他找到了治疗血吸虫病的药方。
    虽然早就在报纸上听说过这件事,但他这个当事人说的更详细,几个人还是非常的惊讶。
    何胜男眼波流转,她看到自己男人说到哪个女婴,一脸高兴的样子时,便在心里暗暗地想道。
    两个儿子也渐渐的长大了,他们趁着年轻,应该再要一个,这次最好能生出一个闺女来,圆了丈夫的心愿。
    等到王孟德说出刚下火车,就被中医研究院的鲁院长派人接去,两个人还一起吃了一顿晚饭,王浩和冉小梅都是激动不已。
    王浩更是端着稀饭碗,顾不上烫,连喝了三大口。
    这说明孟德的领导,对他是非常的器重,而且鲁院长是全国闻名的医学大家,有是国内最高的中医研究机构的一把手。
    最后,当两幅鲁院长亲笔书写的两首诗摊在桌子上,他差点没忍住要给抢去了。
    “爸,妈,这两幅字,以后元勋和元第一人一副。”
    何胜男笑着说道。
    “呵呵,这也是巧了,他俩正好一人一副。”冉小梅也笑着说道。
    吃完饭后,王孟德那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着家人和孩子,顺便想着清静一下。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准备清静,院里的人却纷纷上门,他们三三两两的结伴前来,好奇的询问他这段时间在南方的经历。
    特别是刘海中和阎埠贵两个,差点就要赖在他们家里不走了。
    最后还是丈母娘带着小舅子何胜文和何胜武以及小姨子何亚男来了,他们俩才悻悻而回。
    何胜文今年已经15岁了,今年正在读初二。
    据王孟德了解,这个小舅子,自从上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以外,剩下的该学的不该学的,都学的很擅长。
    “你去南方这半年,胜文在学校闯了好多次祸,已经被老师找到家里好几次了。
    妈每次提起他,都愁的不行,你说就他这样的,都不知道明年能不能领到初中毕业证,要是没有毕业证,以后哪个单位都不好进。”
    何胜男看着不远处,正拿着王孟德给的礼物,左看右看的弟弟,一脸愁容的说道。
    “胜文不是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么,现在还早呢。”
    王孟德笑着说道。
    “一年多很快的,自从过完年,他十五岁了之后,我爸妈就愁的不行,你说以后下了学,找不到工作,那不成街溜子了么。”
    “胜文找工作不难吧,今年一月份,国家不是出了一个户籍管理法规么,很快就有大量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回乡下了。
    他们走了,大量工厂就会缺人,以后找工作,就能容易一些了。”
    1958年1月9日,中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xxxxxxx户口登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从此有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口之分。
    特别是第十六条的规定: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
    之后,户籍制度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束缚着人们的自由流动,户口开始与劳动用工、住房、教育、社会福利等权益挂钩。
    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因为没有户口,最终只能回到农村老家。
    “真的?”何胜男惊喜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对于国家的政策,我可是研究的很透彻。”王孟德笑着说道。
    “太好了,等到明年,他读完初中,也到了十六岁,正好够进厂当学徒工的年龄了。”何胜男笑着说道。
    学徒工,是 16周岁到22周岁的未婚青年进入企事业单位,在师傅专门指导下学艺的一段时期,又叫学徒期。
    学习的期限,在今年国家也作了规定,学徒学习期限应为 3年,技术比较简单的工种可以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 2年。
    “进厂当学徒工多辛苦,等明年六七月份,他初中毕业了,只要拿到初中毕业证,我就给他找一个好单位。”
    “是去学医么?他那个性子,可不是学医的好料子。”何胜男说道。
    “不是学医。”王孟德说道:“你问问他想去那个单位,粮店、供销社、副食品店、肉联厂、食品厂,随他挑。”
    “啊?这些单位都可以进?”何胜男听他说的信誓旦旦,顿时吓了一跳。
    刚才他说的这些单位,可都是一等一的好单位,多少人抢破头都进不去。
    如果自己弟弟以后能进去,不说福利,就说如果想找对象,只要放出风声,媒婆能踏破他家的门槛。
    “都能进去,这些单位的领导,我都有认识的人。”王孟德解释道。
    他还真不是吹牛,在广安门医院坐诊的那段时间里,他认识了不少有权有势的病患。
    这些人,一开始是冲着蒲老去的,等后来见识到了他的医术后,都开始重视起他来,再加上去了南方一趟,他身上的光环更是耀眼。
    塞个把人进这些单位,完全是轻而易举。
    说不定他们还巴不得呢。
    “妈,您过来一下。”
    “胜文,你也过来。”
    何胜男得到王孟德的保证,她连忙把周小燕和弟弟叫到了身边,把事情说了一遍。
    “什么,可以进这些单位,要有初中毕业证是吧,孟德,胜男,你俩放心,今天回去,我和你爸两个人就每天督促他好好学习。
    明年拿不到初中毕业证,我打断他的腿。”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