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71章 再见,一九五九,你好,一九六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再见,一九五九,你好,一九六零
    益民饭店。
    在服务员冷眼旁观之下。
    王孟德自己到窗口把饭菜端到了桌子上。
    当看着一盘大白菜、一盘炒萝卜丝,四个比拳头还大的白面馒头以及四个二和面窝窝头。
    王田氏脸色变了变,急忙说道:“孟德,怎么炒两盘菜,咱们三个人,有一盘大白菜就行了,这个萝卜丝,要不退了吧。
    还有这白面馒头,我和你爷爷以及吃惯了窝窝头,都给换成窝窝头吧。”
    “是啊,孟德,我晚上一般吃得少,一个窝窝头就够了,把馒头退了吧,也别买这么多。”
    王京徽也附和的说道。
    王孟德跟服务员点菜和付钱的时候,他是去的窗口附近,所以王田氏和王京徽两个人没听到。
    不然,在点菜的时候,他就要阻止了。
    刚才他们俩看了一圈,周围吃饭的人虽然多,但也没人点这么多菜和白面馒头。
    大部分都是一家子几口人,点了一个菜,然后再买一些窝窝头分着吃。
    甚至还有几家连菜都没点,只顾啃着窝窝头。
    这些一看就知道,是最近京城周边城市,过来就食的人。
    他们往往都是拖家带口的,留一个有工作的在当地上班赚钱,剩下的人,带上钱,在京城租一个小点的房子,每天三顿饭,都是到国营饭店里吃。
    大部分都是以主食为主,偶尔来一两个菜,补充一些油水。
    住上十天半个月,再回到当地。
    这样一来,家里的粮食就省下了不少,当月剩下的日子,就勉强够了。
    如果是平时,家里的粮食够吃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不会去饭店里吃,毕竟自家里做的饭菜,比去饭店里买要合算的多。
    现在么,大家的口粮标准都是一降再降,副食品也奇缺,一个月的口粮,有时候都不够半个月吃的。
    而且,当地有钱没有粮票,也买不到粮食。
    也就是京城是首善之地,各大饭店都是国营和公私合营的,有专门的粮油供应渠道。
    才有了这种漏洞。
    旁边的服务员路过附近,听说有人要退菜,脸色当时就更不好看了。
    要不是看王京徽老两口年龄大了,他高低得借着这个理由,打骂客户一顿。
    自从墙上贴着‘不许无故打骂客户’的标语后,他已经好久没动过手了。
    “爷爷,奶奶,您们放心的吃吧,这个没多少钱。
    而且,上了桌的饭菜,也没有办法退了,饭店里都是有规定的,他们不能拿着上过的菜,再卖给别人。”
    王孟德也发现了服务员的异样,连忙小声的说道。
    “哎呀,太浪费了,我们平时在大食堂里,窝窝头能吃饱,就算是幸福的,二和面都少见,白面馒头,也就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两个。”
    王田氏闻言没有办法退了,只能抓起一个白面小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心疼的说道。
    农村的各大食堂,经过去年前期胡吃海喝,后期挨饿的教训后,终于知道节省和细水长流了。
    可惜为时已晚。
    去年对环境的破坏,加上耽误了农时。
    再遇到了一些灾害,等等等的原因赶在了一起,导致今年的粮食极度欠收。
    农村的很多有心人已经知道,就算是够节省了,大队里的粮食,也撑不到来年开春。
    今年又会是一个饥饿年。
    现在才刚入冬,大食堂就开始每天吃稀的了。
    美名其曰: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吃半干半稀。
    “爷爷,奶奶,快吃吧,别凉了吃了对身体不好。”
    看到两个人吃的有些放不开,王孟德于是又说道。
    半个小时后,终于吃完了。
    等回到雨儿胡同的家里,王田氏依然在心疼着。
    “孟德,这边有锅灶,要不,早晚我平日在家里做着吃,两个人随便吃点就行,也省的你们天天带我们去饭店吃,多浪费钱呀。”
    早上的时候,一般由王浩带他们出去吃。
    然后送他们去南锣鼓巷那边,中午和冉小梅一起吃。
    晚上自然由王孟德负责。
    “奶奶,咱们去外边饭店吃,只要钱就行了,咱们家不缺钱,我和爸两个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都两百多,再加上胜男的,差不多三百块钱呢。
    但是要是买粮食,就得用粮票了,每个月就这些粮票,光有钱没票可买不到粮食,要是在家里做饭吃,到了月底,粮食就不够了。”
    王孟德小声的解释道。
    他们家,存款已经有好几千块钱了。
    可这个年代,光有钱是不行的。
    等到明年初开始,基本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用到票证了。
    这一政策,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逐渐的取消。
    “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京徽有些听懂了,他若有所思的说道。
    “那我们这段时间,就去外边吃吧。”
    说着就拦下来还要说什么的王田氏。
    见爷爷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王孟德放下了心,换了一块蜂窝煤,让炉子烧的旺旺的,屋子里的温度很快就上来了。
    又给他按摩了半小时,等到王浩过来了,才骑着自行车,打着手电,往家里走去。
    到了院门口,正巧遇到了缩着脖子揣着手,往院子旁边走去的傻柱。
    “孟德回来了。”
    “傻柱,你这是去厕所呀。”
    “是啊,今天厂里有小灶,我可能吃的太油了,有些闹肚子。”
    傻柱咧着嘴道。
    每次轧钢厂里领导请客,领导吃啥他就吃哈。
    反正是公家的东西,他也舍得放油。
    这油水一多,肠胃就有些受不了。
    “那伱赶紧去吧,如果拉的多,去找我,我给你开点药吃。”
    王孟德挥挥手道。
    “哎,我先走了。”
    傻柱说着就要往前走,刚走两步,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转头冲着王孟德说道:
    “孟德,周日有空么,我托一个师兄,帮我搞一个羊脊骨,如果你没啥事,我拿回来炖上,咱们好好的吃一顿。”
    “羊脊骨呀!”
    听说是羊脊骨,王孟德眼神一亮。
    这不就是前世吃的羊蝎子么,来到这个年代好些年了,羊肉吃的倒是不少,就是羊蝎子,一直没遇到过。
    现在傻柱提起来,就勾起了他的回忆和馋虫。
    “行,我周日没啥事,到时候我拿一瓶汾酒,咱们吃着羊肉,喝着酒,好好的暖一暖。”
    “那就说定了,我先去厕所了,要憋不住了。”
    说着,傻柱就急匆匆的跑走了。
    回到家里。
    闺女已经睡着了,王孟德简单的洗漱了一下,然后和何胜男一起,运动完之后,躺在床上说着悄悄话。“孟德,隔壁贾家,现在已经不缺粮了。”
    “噢?除了易叔以外,还有谁家资助他们家么?”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老贾家可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连孩子五口人,粮食缺口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非常的大。
    谁家这么有能量,给他们如此多的粮食。
    “不是谁资助他们,是他们家,现在全家人一起,除了贾东旭外,顿顿去附近的饭店吃饭。”
    何胜男面如桃,搂着他的胳膊,小声的解释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孟德恍然大悟道。
    看来,贾家也发现了这个漏洞,怪不得昨天遇到贾张氏,发现她本来消瘦的脸,又胖了一些。
    贾东旭现在是三级钳工,一个月四十多块钱。
    除掉家庭的开销,就算饭店里的饭菜比较贵,他们家也能负担的起。
    再说了,如果缺钱,还有易中海这个大款在呢。
    如果说粮票还有借口说没多少,但钱这一块,他可无法拒绝。
    谁都知道,他是院里工资第三多的,每个月九十九块钱,仅次于王孟德父子。
    而且家里只有两个人的销,一年结余个大几百块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有,我听薛婶子讲,她也是无意间听贾张氏说的,据说贾东旭和秦淮茹,正准备计划要三胎呢。”
    何胜男又说了一个贾家的八卦。
    她在院里一帮婶子大娘的眼里,可是香饽饽。
    大家为了讨好老王家,有些话都愿意说给她听。
    三胎呀!
    这是解决了粮食困境,就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了。
    原剧中,贾家老三槐,也差不多就是这一两年里出生的。
    “孟德,咱们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
    何胜男昂着头,期盼着的看着王孟德。
    虽然她第一胎生了个双胞胎男孩,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两个儿子,还是属于少的了。
    周小燕也时不时的跟她吹了风。
    让她过阵子,就赶紧要个三胎,争取再生个男孩出来。
    再过几年,他们家胜武可就要成年了,依照目前的学习成绩来看,也就跟他哥哥胜文一样,勉强能拿个初中毕业证。
    到时候,少不了又要跟这个女婿开口,请他帮忙安排工作。
    如果女儿再生一个儿子,开口也会多一些底气。
    何胜男倒是没想这么多,在她的观念里,给丈夫多生几个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在有了王孟德给她的药膏,也不用怕有妊娠纹这些顾虑了。
    她的肚皮和其他部位,经过几个月坚持不懈的抹药,再加上每天锻炼,基本上已经恢复如初了。
    “咱们也要个三胎?”
    王孟德没想到自己的媳妇这么着急。
    不过这么好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拒绝。
    想到这里,就又来了一次预热。
    周日。
    中午。
    傻柱家客厅里。
    连同何雨水一起,三个人端坐在饭桌旁,闻着香喷喷的红烧羊脊骨,都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
    等啃了几块肉,喝了几杯酒后。
    王孟德才放慢了速度,他转头看向已经十七岁,长的亭亭玉立的何雨水,笑着说道:
    “雨水,你是后年高中毕业吧,怎么样,是准备接着上大学呀,还是直接出来找工作?”
    “孟德哥,我成绩一般,考不上大学的,到时候领个高中毕业证,直接找个单位上班。”
    何雨水看了一眼他,轻生的回答道。
    说了这句话,她便脸色绯红,心里如小鹿乱撞一般。
    这位邻家大哥哥,可是她一直以来的少女梦。
    “嗯,直接找个单位也不错,你有高中毕业证,工作也不愁找,有没有想去的单位?”
    “雨水,不行就去轧钢厂,我找领导说一声,给你安排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应该没问题。”
    还没等何雨水开口,傻柱就抢先说道。
    “不是哥吹牛,轧钢厂的大小领导,没有不认识我的。”
    “傻哥,我才不去轧钢厂呢。”
    何雨水拒绝道:“我想去清河制呢厂。”
    清河制呢厂的前身是京城清河毛纺织厂,是在解放时期改的名字。
    等到1962年的时候,清河制呢厂的精织车间独立建厂,更名为京城清河毛纺织厂。
    粗纺部分连同长毛绒车间一同迁入新建厂房,成立京城绒毯厂。
    “去清河制呢厂也不错,正好每天可以和你嫂子一起上下班,也有个照应。
    到时候让你傻哥给你买一辆自行车,天气好的话,上下班都可以不用坐公交车了。”
    王孟德赞同的说道。
    以她高中毕业的学历,只要不是那些像供销社、食品厂、肉联厂等特别好的单位,纺织厂这种单位,都是随便进的。
    “嗯。”
    何雨水小声的嗯了一下,偷偷的看了他一眼,脸色更加红红的。
    幸好屋子里气温很高,又吃的是红烧羊脊骨,其他两个人倒也没发现异常。
    “好,雨水,既然你想去清河制呢厂,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哥哥一定给你寻摸一张自行车票,到时候给你买一辆自行车。”
    傻柱喝了一杯酒,豪气的说道。
    说完了何雨水未来工作安排,傻柱又聊到了自己找对象的事情上。
    这可是他今天找王孟德过来喝酒吃肉的初衷。
    “傻柱,既然你想找一个漂亮的,要不就去农村带一个姑娘回来。”
    王孟德又喝了两杯汾酒,斜着看了他一眼说道。
    这年月,只要有城里户口,去了农村,大把好看的姑娘愿意跟着进城。
    就算身体有缺陷,或者年龄大一些的,也都不愁。
    “算了吧,秦姐前些天还问我呢,她叔家的一个妹妹,今年刚十八岁,长得也好看,我都没愿意。
    就我这条件,最少也得找一个城里有工作的姑娘才行,当然,长得漂亮是必须的。”
    听了他大言不惭的话,王孟德瞬间不想理他了。
    吃完那顿羊蝎子,又过了几天,时间就来到了60年元旦。
    这一年,将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