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张居正 - 第204章 英雄落幕
第204章 英雄落幕
上值过后。
张居正乞骸骨的奏疏被递交到皇帝跟前。一瞬间,就如同一道龙卷风,在京城的官场席卷开。
欢喜者有之,悲痛者有之。
但更多的,应该是如释重负。
那位执掌天下,有着雷霆手段的“铁面宰相”,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他的宦海生涯。
一霎那,众多官员怅然若失,仿佛在做梦一样。
紫禁城外乱做一团,宫门内也是风声鹤唳。
东暖阁内。
万历皇帝看着张居正乞骸骨的奏疏,恍然若梦。
曾经,他多么希望,能快点儿执掌天下,可是张居正病重这半年,他亲自执政。
这执掌天下,好似也没甚意思。
冯保站立在皇帝身后,一脸黯淡无光。张居正乞骸骨,事先是和他商量过的。
十日前,张居正招他到府上叙事。
二人在书房见着,一落座,张居正的第一句话就是:“冯公公,你老了好多啊。”
冯保这个人精,自然知道他这话的意思。
于是干笑了笑,伸出满是皱皮,如同枯木般的手掌,自嘲道:“是啊,咱都快七十了,老喽。”
“先生也老了,咱第一次见先生时,先生一头黑发,哪像现在这样,头发白。”
二人是多年的战友,对冯保,张居正是又喜欢又忌惮。
忌惮他在宫内一言九鼎,时刻伴随小皇帝左右,同时又欢喜他,让自个儿的每一条票拟都能变成旨意。
如今他萌生退意,自然要和这位战友商量。
一来是担心这位老友不得善终,二来则是怕自己不在,这宫门内再生什么变故。
思前想后,于是便有了今日这场谈话。
捋了捋自己的白长须,张居正盯着冯保,轻描淡写道:“仆打算年后,辞官不做。”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猛一听张居正提起,冯保还是有些吃惊。
沉默数秒,冯保苦笑了笑,跟着回道:“咱也早有归隐之心,既然张先生有了此意,那咱再赖在哪儿,到显得不识抬举了。”
“未来终究是是年轻人的天下。”
“是啊,咱们都老了。”
二人唏嘘感慨一番,顿时如同得道的高僧一般,顿悟佛法。
“大伴.大伴,你说说朕该怎么批示?”
冯保正失神间,万历皇帝看着奏折,喊了两声,结果冯保没有回应。万历皇帝回身一看,见他六神无主,于是加大音调喊道:“大伴!”
“啊?!老臣在。”冯保如梦方醒,弯着身子上前几步。
万历皇帝揉了揉小胖脸,看向一脸惶惑的冯保,颇为无奈道:“张先生乞骸骨,朕痛心疾首。
但朕看张先生去意已决,朕挽留三次,他若是还有此意,那朕也只能忍痛放张先生回乡。”
“皇上所言甚是。”冯保谄媚一笑,附和道。
看着冯保佝偻着身子,头发白,万历皇帝鼻尖一酸,挥手道:“行了,行了,你下去休息吧,这儿有魏清侍候就够了。”
“老臣老臣遵旨。”冯保颤颤巍巍回上一句,如同被抽走全身气力一样。
“魏清,伱去送一送大伴。”
“是。”
慈宁宫。李太后也早已得知张居正乞骸骨之事。
她本想挽留,可是一想到他的身体,便打消这个念头,生起放他离去的心思。
这日午间时分,她把万历皇帝叫到宫中。
万历皇帝先对母亲行上一礼,然后在宫女的指引下,坐到李太后的对面。母子二人见着,李太后看着已经成人的儿子。
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心酸。
“钧儿,张先生要走了。”李太后轻轻说上一声,说完,丰腴白皙的面颊上,忽然涌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悲痛。
“是。”万历皇帝一点头,搓着小手,恭声回道,“孩儿打算等张先生再上折子,再准许他致仕,以此彰显朝廷的礼遇。”
李太后长吁一声,一脸感慨地说:“隆庆二年,你才五岁,是徐太师,高仪,张先生几位辅臣亲自上书穆宗皇帝,立你为太子。后来穆宗皇帝大行,亲自指了四位顾命大臣,张先生也在其列。”
“现如今,立你为太子之人,只剩下张先生还存于世间。先帝亲指的四位顾命大臣,也只有冯公公和张先生尚且健在。”
说到这里,李太后一顿,看向正耐心倾听的儿子,提点他:“钧儿,张先生是大大的忠臣。”
“孩儿知晓。”万历皇帝一笑,又道,“等张先生离京那天,孩儿命人在城郊设宴,让京中凡四品以上官员,通通前去为张先生送行。”
如此隆重,放眼国朝无人能出其右。
李太后对这个安排也是极为满意,若不是顾忌自己身份敏感,她还想亲自去送一送他。
只可惜,二人从此天各一方,怕是此生再难相见。
想着,李太后捂住胸口,一对秀眉蹙成一个大疙瘩。
“母后!”万历皇帝惊得叫出声来。
“哀家没事儿。”李太后摇摇头,强挤出一丝笑容,用极为轻松的语气说,“你下去吧,母后想一个人好生静一静。”
“是。”
万历皇帝驳回张居正的第一道乞骸骨奏疏。很快,张居正又上了第二道,万历皇帝再次驳回,接着是第三道。
这次,万历皇帝恩准了。
如此流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得到恩准后,张居正也不多待,只收拾七天,便匆匆带着家眷和书册,离开京城。
当天,皇帝命张四维主持设宴,亲自在京郊长亭为张居正送行。
凡在京四品官员,无一缺席。
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
在一片恭贺声中,张居正面带春风,登上马车,踏上返回江陵的征途。
四十年前,也就是嘉靖26年的春天,他从江陵坐着马车,跌跌撞撞来到京城赶考。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来自江陵的穷酸学子。
衣衫褴褛,一脸寒酸。
面对京城的繁华与锦衣华服的豪贵,他丝毫没有为自己的寒酸而感到自卑。
反而立下要当宰辅的豪言壮志。
四十年后,他满载荣誉,带着佳人荣归乡里。
他见证了太多宦海浮沉。
从夏言到严嵩再到徐阶,李春芳、高拱。
现在,属于他的时代也落幕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