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废后翻身记 - 悲喜相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堂上刘墉与十二各自思量,堂下跪着的两家人,则是互相埋怨。要不是刘墉脸黑吓人,只怕都要当堂动手。

    然而,十二看的清楚,这个常成与朵以,分明是眉目传情,常成还特意小心护着朵以,谨防她受什么委屈。

    十二能看出来的事,刘墉自然也能看出来。想了想,站起身来,迈步下堂,向两家人走来。十二见了,也站起来,跟在后面。

    走到阿凡提、常安跟前,刘墉蹲下来,低声安抚,“都是邻,没事儿闹个什么闹?你说他砸锅,不也没砸成吗?你说他故意气你,他杀猪,不也没给你送去猪?今天先回去,好好商量商量,不是什么大事。为这个闹上公堂,还要挨板子,着实划不来。再说,不看别的,也要看俩孩子的面。你们要再这么闹下去,指不定,又要出梁山伯祝英台呢!”

    常安是汉人,自然熟悉梁祝故事。阿凡提与汉人杂多年,哪里不知道这二人是因为结婚不成,双双化蝶?俩人再看一双儿女,女的娴静,男的踏实,难得的一对儿。想想之前还请了媒人说和,怎么就因为这么一个猪头,就闹起来了呢?

    这二人想开了,可是一时半会儿,面子上下不来,都故意撇开头,谁也不理谁。

    刘墉无奈,只好站起来,叫二人回去。

    十二站在后面,朝常成使个眼色。常成愣怔一下,赶忙上来对着阿凡提作揖施礼,口里替父亲问安赔不是。

    朵以看了,也急忙对着常安行回回族大礼,请他原谅父亲一时动怒。

    有了儿女们搭楼梯,常安与阿凡提自然顺坡下驴。出了衙门没办条街,两家人就商量,合适下定,何时迎娶了。

    只是,娶亲时,那些个规矩,又少不了一番吵吵。不过,那就不在十二与刘墉的管辖范围内了。

    看着两家人相携离去,刘墉转头看十二,点头赞许,“嗯,孺子可教也!”

    十二乐呵呵地脑袋,“清官难管家务事,既然是他们自己的家事,还是叫他们自己心的好。”

    告状的人不闹了,外头看热闹的自然也就散去。不一会儿,大堂是就只剩下刘墉与十二,和一班衙役。

    叫大家伙各自散去,刘墉带着十二回到后院。吃了饭,夜间无事,刘墉到房,十二则在院子里练棍。

    小林子端了茶水,在一旁伺候。等到十二练的满身是汗,停下来歇会儿时,赶上去递毛巾、递茶水,殷勤伺候。

    看着十二今日心情不错,小林子这才小心翼翼地说:“主子,主子娘娘那边,奴才听说,已经有人克扣主子娘娘用度了。尹嬷嬷本想嚷出来,可是主子娘娘说,十二爷孤身在外,闹出来,对您不好。所以,……”

    十二看看小林子,叹口气,“皇额娘处处为我着想,我也不能让她太辛苦。”转了话头,问,“你这几年跟着延禧那位,赏了你不少银子吧?”

    小林子一听,急忙磕头,“主子明鉴,自从奴才那次在慈宁得了主子救命之恩,奴才就再也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主子您的事。主子明鉴呀!”

    十二摇头,“起来吧。爷的意思是说,你跟着爷,到这西北来,受了不少委屈。爷没多少俸禄,赏你物件玩意儿,你也拿不出去。索,延禧那位给你的赏赐,你就全当是爷和皇额娘赏的。交给家里头,买房置地,等将来,也有个依靠不是?”

    小林子这才颤巍巍站起来,对着十二谢恩。

    主仆俩正要说些皇后在中日子如何的话,就听院门外,一人噗嗤一声,低声笑出来。

    十二一听,笑着朝院门处拱手,“先生,您来了?”

    刘墉“嗯”一声,从暗处走到灯光下,瞥见十二脑门上光亮,收了笑容问:“刚练功了?”

    十二点头,“不过是强身健体罢了,算不得什么功夫。叫先生笑话了。”说着,吩咐小林子沏茶。

    刘墉摆手,“晚上了,不喝那么多茶了。”说着,坐在院子石凳上。

    十二陪着坐下来说话。小林子乖乖到门口守着伺候。

    二人不过说些闲事,就见一轮明月升起,推开薄薄的云彩,隔着树荫,斜斜地照在院子里。

    十二感慨,“先生,这是我来到银川,看到的第二十次满月了。一眨眼,咱们来到这里,都有两年了。”

    刘墉笑笑,“想家了?”

    “是。我想母亲大人了。刚才您没来的时候,下人跟我说,家里奴才都暗中克扣她的用度。虽然母亲她能够处理好,断不会委屈自己。但是,我还是想她。父母在不远游,可我,远离家乡,却连一封信也不能给母亲写。真是不孝。”

    刘墉看看十二,伸出手来,轻轻拍拍。“前几日,我接到家,说父亲身体开始不好。也十分挂念。好在,刘健、刘强哥俩都在京城任职,倒也不用十分担心。”想了想,还是问,“夫人日子,当真不好吗?”

    十二听了,宽慰刘墉,“哪里就那么难过?比起老百姓,吃穿用度,用母亲的话说,真是‘好的很’!”

    刘墉见十二如此懂事,也不追问,只是叹息,“多亏她是先帝亲赐,如若不然,……,唉!这孩子,就是脾气跟先帝太像了!”

    尽管刘墉同大部分大臣一样,十分同情那拉氏。身为外臣,他也不能有所帮助。不过是对十二越发用心,希望乾隆看在儿子能干孝顺的份上,对皇后宽和一些。

    十二与刘墉在银川的政绩,也都随着奏折,报到了乾隆御案上。

    然而,乾隆皇帝余怒未消,依旧不肯召十二回来。反而将刘墉之子,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刘墉之子刘强派往岭南,当了个小县令。

    刘强途径江南之时,路见茭白,觉得这玩意儿在银川水城也能生长,就托人送去。

    到了第二年,茭白就在银川生。当然,这是后话。

    十二不能回来,便送家,请乾隆、皇太后安。信中还说起,十分挂念几个兄长弟弟、姐姐妹妹们。乾隆看了,觉得没什么,就到慈宁拿给太后看。不管怎么说,十二毕竟是太后心爱的嫡孙。也该让太后宽心。

    事有凑巧,永瑆刚好在慈宁请安。皇太后就命永瑆念信给她听。念到十二想念兄弟们,永瑆心中一颤。别人或许听不出来。永瑆自幼与十二同养在皇后身边,他岂会不知,这是十二暗示自己,请他多多照顾皇后。试想,十二小时候,跟兄弟姐妹们连面都不多见,除了永瑆,他还能想起谁?

    乾隆见太后见信高兴,也乐得讨老太太欢心。大手一挥,说十二阿哥孝顺,赏赐了一堆玩意儿。

    再看见永瑆立在一旁,不好偏了十二,同样,也是一堆赏赐。

    乾隆陪着老娘说了一会儿话,想起养心殿还有一堆奏折没批,便告退去了。

    太后着十二来信,想起当年皇后成日在身边伺候,最是孝顺不过,也是一阵感慨。

    永瑆瞅着太后神情,八成是想起了皇额娘,趁机撒娇,“皇祖母,孙儿、孙儿已经五年没见过皇额娘了。”说着,便红了眼圈儿。

    太后跟着唏嘘,“是啊。你皇额娘最是孝顺,这点儿,你们都比不过。”更别提魏氏那个狐媚子!成日里,老嚷嚷着腿疼,连着三天没来请安啦!

    永瑆趁机求太后,“孙儿昨日梦见皇额娘,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孙儿恳请皇祖母,看在孙儿一片思母之情的份上,让孙儿去小佛堂,见皇额娘一面吧?”

    “这……”钮钴禄氏太后还在犹豫,永瑆一看有门儿,急忙跪下,“皇祖母,孙儿自幼在皇额娘身边长大。皇额娘常常教导孙儿们,一定要孝顺。孙儿能常见到皇祖母、皇阿玛、皇贵妃额娘,可是,孙儿也想孝顺皇额娘啊!”

    “皇贵妃?她算什么额娘?”太后一听,心中不满就被勾起来。暗暗一想,这几年,皇上也没提过皇后。就是别人不小心提到,他也不甚在意。想是气消了不少。再说,就是还在生气,总不能皇子想见见皇额娘就不成吧?一来,成全孙子的孝顺;二来,还能气气魏氏。看看,你就算再得宠,皇后也轮不到你来当!

    想到这儿,太后扶起永瑆,“罢了,这事儿也是你一片孝心,皇祖母应下了。”

    说着,叫来慈宁大总管秦媚媚,“带十一贝勒去看看你们主子娘娘。顺便再看看,小佛堂缺什么,就说是哀家说的,只管添上就是。皇后喜欢什么,也只管叫人来要。”

    秦媚媚听了,躬身答应。永瑆则暗暗哂笑,“一国之母,能缺什么?就是缺了,下人们不该及时添上吗?看来,太后对皇额娘,也不是如同嘴上所说那般疼爱。否则,有太后护着,皇额娘住在慈宁里,怎么还会少了用度?”

    对着太后拱手告退,随着秦媚媚到了小佛堂,进了门,永瑆才知道,太后嘴里所说的缺了什么,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国之母,竟然脱下绫罗绸缎,换上布衣,在院子里种菜。也不知是不是饿了,摘下一黄瓜就吃!

    因自幼丧母,没有安全感,而对金银财物颇为看重的十一贝勒,破天荒地从荷包里掏出一块金元宝,趁着皇后忙着啃黄瓜,没有注意,尹嬷嬷赶来见礼时,塞到老嬷嬷手中,悄声嘱咐,“给皇额娘弄点儿好吃的。别苦了她。”说着,一滴泪珠就滚了下来。

    悲喜相逢在线阅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