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班纳特[综名著] - 第255页
扉页写明创刊目的,是为方便众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潜台词它主要是征友不是征婚。
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遇上找兴趣爱好相同的友人。
比如探讨钓鱼的技法与乐趣,比如分享各地动植物的博物见闻,亦或交换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有何异同。
从报纸广告到付费获得的交友录,只留了底部一小行位置给「O俱乐部」。
O俱乐部是奇缘社的下属分支,为那些感情喜好与世俗有异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每年举行四次俱乐部活动在意大利进行,分别在1月、4月、7月、10月的中下旬。另,必是两人一对才能申请入会,通过测试才成为会员。
有意者,请往巴黎蒙达街7号咨询详情。
“仅从这些资料来看,奇缘社并没有异常行为。”
歇洛克将交友录交给了凯尔西,“如同广告上说的,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能认识寻常渠道可能很难有交集的朋友。”
凯尔西翻了翻,这有些像是后世的社交平台雏形。
其实早网络社交出现前,很多报纸与杂志都登载过类似的笔友交流信息。两人或多人以写信沟通,有的甚至相隔不同的国家。
至于这样的笔友交流有没有风险?
它暴露了个人常住地址范围,势必存在有风险。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正如眼下奇缘交友录上刊登信息的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个人信息暴露的危险性。
主要是因为目前各国的交通不够便捷。
哪怕这些人能不时通信,但可能直到终止通信的那天,双方都不会跋山涉水见上一面。
就事论事,在这个时代,奇缘社所为在大众眼中与危险可怕无关。
波比夫人也不觉得有问题,“蒙达街7号是一家名为「奇缘」的伞店。我询问过了,它是一年前开的。你们再看交友录刊号NO.24,一个月一期,说明第一期很可能在两年前发行。”
奇缘社很可能是两年前创立,一年前在巴黎开设接待点。
交友录没有出版社标注,是一本自行印刷的刊物。根据投稿地址,它的办事处在意大利威尼斯。
至于伦敦有没有奇缘社的消息?
歇洛克与凯尔西对视后摇了摇头。两人读过大多的英国报纸,尚未没有见过奇缘社的广告。
“话说回来,两位答应接下此次调查了吗?”
波比夫人已将所知都摆了出来。奇缘社在她看来也是正常盈利组织,而旗下的O俱乐部的情况不明。
话已至此,凯尔西索性直接道出前情:
“太巧了,在圣诞前正有两位法国朋友联系我,他们想要做沉浸式调查,企图分析特别性.癖。研究它是属于疾病范畴,亦或只是某些人的喜好不同。希望我能提供一二相关线索,可我之前对此并不了解。”
波比夫人笑了,“那刚刚好,您的两位朋友也能同去O俱乐部。”
“确实这是一次好机会,而他们原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扮演一对夫妻,随时能找到研究特殊感情喜好的状态。”
凯尔西一副专业学术探讨的模样:“我觉得这一提议很有参考意义。如果要潜入O俱乐部,是该从巴黎就开始假装,能再路途中能找一找感觉。不然等了威尼斯再换装,业务状态不熟练容易被识破。”
这也就是问题所在。
“接下老克雷尔夫人的委托,就势必要办理假的身份护照,最近在法国操作这些的难度较大。”
歇洛克提起近日法国的严格边境检查,“如此一来,我与班纳特先生就要回伦敦办理我们的那份证件。班纳特先生的法国朋友又装不了英国人,还需等……”
波比夫人直接比划一个暂停的手势,打开桌上另一个文件袋。
“别等了。我早就想到调查一定要伪装身份进行。老克雷尔夫人将此事委托给我后,我就做好了准备。”
是五张盖了章的空白证件,只待填写姓名与个人外貌信息,就可以使用了。
“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波比夫人露出标准微笑,“对了,我已去「奇缘」伞店咨询过加入O俱乐部的大致步骤。先是在巴黎取得注册资格,必须是一对情侣同时到场,通过一份问卷调查才可,另交付一笔会费。”
波比夫人着重问了店长为什么有前两个条件,“那位店长表示,这能确保入会者多是真情侣,以保证O俱乐部成员是友好交流。尽量不给心怀不轨可趁之机入内猎艳。”
歇洛克与凯尔西微微颔首,听上去O俱乐部的主办者考虑到了利弊两面。
“其实,我连为什么要将办事点开成伞店都问了。”
波比夫人复述了店主的回答,“下雨天,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同撑一把伞,说不定会结下一生的缘分。这种说法似乎出自东方某本著名小说。以上,是所有我问过的问题。两位绅士,我还有什么能为你们效劳? ”
“您的前期安排太完美了。”
歇洛克赞扬着波比夫人,又看向凯尔西,以眼神询问是不是参与其中?
“接下来的调查交给我们就好。”
凯尔西如此说着,也真心夸赞,“夫人,如您愿意,定能成为一名高明的侦探。”
波比夫人也没谦虚,“假设我年轻二十五六多岁,和你们差不多的年纪,和你们一样的性别,我也愿意挑战这一职业。
--
- 肉肉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