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8章 师门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晒了会儿太阳,沈雁氷带着方言来到西厢房,这里既是他的书房,也是卧室。
    房间内的摆设十分简朴,除了沙发、茶几就是满壁的图书,就是靠墙的一张单人床。
    紧挨着床的是一张写字台,左边摆着台灯、放大镜,右边并排放着笔。
    从里到外,先是最常用的钢笔,然后依次是备用钢笔、改稿用的铅笔、红铅笔等,笔旁一盒曲别针、一盒大头针、一叠作书签用的小便条,摆的是井然有序。
    方言搀着沈雁氷坐在床上,自己拉来一个小马扎。
    “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落笔之前最重要的是确定选题方向……”
    沈雁氷慢悠悠道:“从发现题材,到拆解题材,到重新构思、布局,再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最后小说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接着慈眉善目地盯着他看,“你想好要写什么题材了吗?是不是打算继续谍战题材?”
    “是的,老师。”
    方言直截了当地承认。
    “除了谍战,还有其它想法吗?”
    “我暂时没想到。”
    “这可不行,要想,要多想。”
    沈雁氷看他仍然一脸困惑,“既然你是我学生,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我写了哪些小说吗?”
    “《春蚕》、《子夜》、《林家铺子》……”
    方言在来拜访之前,王朦、周雁茹等人就给他做过特训,回答得自然是信手捏来。
    “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沈雁氷颇为满意道,“比如《子夜》,就是30年代初的大上海,因为我喜欢结合历史,紧贴现实,所以很多人管我的小说叫作‘社会剖析小说’。”
    “老师是想我往现实主义的方向?”
    方言心领神会,这是给自己定毕业课题了。
    坏了,《潜伏》怎么办?
    自己的如意算盘可能要泡汤了!
    “只是个建议,因为谍战的题材总会有尽时,但现实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纪,现实主义永远不过时,这能大大地延长你的写作生涯。”
    沈雁氷耐心地解释自己的用意,年轻作家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根据地”。
    比如五十年代的作家,就有一条“三同”原则,跟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方言恍然大悟,创作是有极限的,总会灵感枯竭,江郎才尽,老师操心的是他的前途。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开挂的!
    “文学要反映时代的主题,我要再考考你,伱觉得社会现在有哪些重要的话题?”
    沈雁氷一点一点地引导。
    方言思考片刻,脑海里第一個蹦出来的就是,改革!这绝对是贯穿将来的不变主题!
    “你能这么快说出‘改革’,说明你的观察力很不错。”沈雁氷颇为欣赏地夸了一句。
    方言表面笑嘻嘻,心里却苦兮兮。
    关于改革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确不少。
    《新星》、《兄弟》、《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血总是热的》、《繁花》、《情满珠江》、《温州一家人》……
    但是关于80年代初这个时候的作品,可不多见啊,而且还是能写成长篇小说的那种。
    简直是,难上加难!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沈雁氷注意到他眉宇间的忧虑,“我只是给你多一些考虑的方向,谍战你照样可以写。”
    “我明白了,老师!”
    方言内心不禁松了口气,不过导师亲自定下的课题,能随便换吗?
    “到中午了,留下来吃了顿便饭吧。”
    沈雁氷招呼他一起走向东厢房的饭厅。
    刚一进门,一个女孩喊着“爷爷”,飞奔到沈雁氷的身边,向方言眨了眨眼睛:
    “咦,大哥哥你是谁啊?”
    “迈蘅,要叫方叔叔。”
    沈霜的妻子陈晓曼纠正道。
    “方叔叔好。”
    沈迈蘅说的清脆悦耳。
    方言从口袋里一模,苏雅昨天塞给自己的糖果然还在兜里,借花献佛地全给了她。
    “谢谢方叔叔!”
    沈迈蘅眼前一亮,叫得更甜。
    方言很无奈,自己这年纪,就被人喊叔叔了。
    但不管怎么样,能留在家里同桌吃饭,而且能被喊“叔叔”,明显得到沈雁氷一家认同。
    吃完了饭,方言又被带去了书房里。
    “这个,你拿去。”
    沈雁氷从书架上拿了本50年代出版的《创作的准备》,又从抽屉里取出本笔记,纸张泛黄,封面略微残破,题目写着《论创作》。
    “这是我归纳总结了自己这辈子的写作心得,包含和讲解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秘籍!
    方言小心地接过笔记。
    这年头,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写作指导课程和教材,这本完全相当于文学界的武林秘籍。
    而且是文林宗师级别的绝世秘笈!
    “当然,光看是没用的,还要写作文,要记住,作文的目的是练习写作,不是默写你已知的知识,要增进写作的技巧,最好是去写一些从生活观察得来的东西……”
    沈雁氷向他传授“小说作法abc”,就像掌门给弟子灌顶传功一样,耐心地讲解起来。
    整整一下午,几乎没有出过书房。
    “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说出来,就是技巧……再好的技巧也是为了内容而服务,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沈雁氷疲倦地吐了口气。
    “老师,我记住了。”
    方言点了点头。
    “这些书,回去有时间就读一读,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走一走,多观察,记住了,文学是由人民创造的。”沈雁氷开了一份书单。
    “我知道了,老师。”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以后我还会叫你来家里,当然啦,平时有空,你也可以过来坐坐,你家住在南锣鼓巷,离这里也近,要是我人不在,你可以跟沈霜、小曼打个招呼,预约一个时间再过来,或者挂一个电话。”
    此话一出,方言知道是时候该告辞了。
    从四合院里走出来,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晚霞似火一般,染红了半边天,回头望了一眼上辈子参观过的故居景点,不得不感慨。
    人生处处是惊喜!
    自己竟然真的成了沈雁氷的关门弟子!
    虽然是碍于丁铃和所里的情面,也是迫于长篇小说式微的形势,但如果没有《牧马人》、《暗战》等小说打底,也是不可能的。
    就凭这个身份,如果不下海,呆在体制里混,没准能混到王朦以后的位置。
    侍郎?尚书?
    “想那么远干什么,还是先想想怎么把这作业解决吧,时代主题……”
    面对“沈雁氷的毕业课题”,方言咂摸着嘴,原先的计划只能搁置,把《潜伏》留作备选方案,首先考虑一部改革文学作品。
    或者是其它时代主题,又或者是现实主义,这个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这个师门任务,可就有点难了。
    思来想去,必须找朋友们出谋划策,特别是“改革文学第一人”的蒋紫龙,找他取取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